共享厨房和创客空间,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吗?有什么关联呢?看上去好像有点不搭界吧。那么,把共享厨房、创客空间、高科园、万达广场这四种不同领域的业态放在一起,我们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?
当然可以,它们的共同点就在于四个字——筑巢引凤。
没有凤凰,万达广场就是一堆建筑;没有凤凰,高科园就是圈起来的空厂房;没有凤凰,创客空间就只剩下“空间”,共享厨房又和谁去“共享”呢?
良禽择木而栖,凤凰为什么又凭什么到你家呢?没有金巢,何来凤凰?
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都叫“万达”,万达之所以成为城市新地标,凤凰都抢着要来,就在于它打造了一个集购物、餐饮、娱乐、文化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独立的大型商(生态)圈。凤凰到万达广场有生意可做,有钱挣还有发展前景。同样的道理,共享厨房倘若希望“凤凰”抢着要来,就必须构筑一个生态,一个可以让凤凰发展壮大的生态。或者换句话说,能为入驻的(不仅止于)餐饮品牌提供什么样的生态服务,体现的是共享厨房的核心竞争力。
对于共享厨房来说,谁都不想当二房东。
从战略的角度来说,共享厨房是一个可以为周边3到5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,提供不仅止于餐饮服务的本地生活平台。从战术的层面来说,比跑马圈地做大规模更重要的是,共享厨房需要打造一个有助于餐饮(或其它)品牌做大做强的生态链。
本文主要从战术的层面,从孵化餐饮品牌、为餐饮品牌运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这么几个角度,来解读如何打造一个有助于餐饮品牌做大做强的生态链。
孵化餐饮品牌,帮助(外卖) 商户少走弯路
外卖市场大,但外卖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。以前,你只要做的口味好,价格实惠些,网上订单纷至沓来。现在,你要再抱着请个好厨师做外卖的想法,说实话就比较悬了。
举个有关菜品定价的例子:以往我们都是先核算成本,然后再参照一定的比例,算出具体哪道菜卖多少钱。现在要做外卖了,我们一般会加上包装成本和平台扣点等等,再做出一定的折扣优惠,最后得出一个认为是比较公道的价格,准备放在网上。只是当我们打开外卖网站,想看看外面的行情时,就有点傻眼了,怎么遍地都是“满25减20”、“满16减15”?难道是赶上人民公社,吃饭不要钱了?这什么套路?
对,这就是套路。早先商场搞活动时惯用的套路,先涨价再满减,只不过是现在被互联网营销大师发扬光大,长江后浪推前浪了。套路重重,玄机暗藏,美其名曰是“眼球经济”。搞得我们消费者现在倘若没一点智商,连个外卖都点不好了。其实何止消费者蒙圈,很多刚做外卖的商户都是一头雾水,不知道自己的菜该卖多少钱了。
此外,还有外卖平台的规则、流量如何获取、怎么选择菜品图片、如何管理消费者评价等等。而所有这些知识,对于做外卖来说,还只是初级的入门水平。
帮有堂食的商户开通线上外卖、线下自提外带,增加了更多的销售场景,是不是就可以叫“新零售”呢?如果是的话,那么满大街的大小餐厅都是“新零售”了,现在哪个餐厅不让自提外带、不上外卖平台?但是,对于大多数戴着“新零售”光环的餐厅来说,堂食忙时顾不上外卖;等到堂食不忙,铆足了劲准备做外卖时,发现外卖订单就像谈恋爱时的小姑娘,甭管你什么原因没理它,它都会跟你耍些脾气不理你。
事实上,相对于线上动不动月销5000+的外卖品牌来说,我们很多餐厅的外卖更像是打酱油的。
所以,做外卖其实是门学问。外卖江湖的坑不少,共享厨房有必要也有这个能力帮助到大家。比如团队有多年餐饮行业从业背景的吉刻联盟,利用自身在餐饮及互联网外卖运营方面的经验及优势,帮助餐饮创业者少走弯路;再比如黄小递,为商户做免费培训等等。